原来我不懂作文
在求学的道路上,作文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块“硬骨头”,每当语文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时,我总是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却往往只能挤出干巴巴的文字,毫无生气可言,那时的我,总以为作文不过是堆砌华丽的辞藻,或是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以迎合阅卷老师的喜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发现,原来我对作文的理解竟是如此肤浅和片面。
一、初识作文的困惑
记得小学时,第一次接触作文,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文章,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这不过是把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简单地描述一番,我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开始“创作”,当我费尽心思地写完初稿,满心期待地交给老师时,得到的却是老师的一句“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那一刻,我愣住了,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会得到这样的评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甚至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每当作文课来临,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又写出什么“不堪入目”的作品。
二、探索作文的奥秘
进入初中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视野的拓宽,我开始意识到,作文并非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我开始尝试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虽然起初仍然显得生硬和笨拙,但我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成长”的作文,这一次,我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回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瞬间,那些让我感动或让我困惑的时刻,当我再次拿起笔时,我发现自己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不再是我刻意雕琢的产物,而是我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那篇作文,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语:“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让人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与美好。”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作文的“钥匙”,原来,作文的真谛在于真诚和深刻,而非华丽的辞藻和编造的故事。
三、作文的深度与广度
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和作文要求的提高,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内涵,我意识到,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和真挚的情感,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
我开始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文学名著到科普读物,从历史典籍到哲学思考,我试图从每一个角度去理解和感知这个世界,我发现,当我将这些知识和思考融入作文中时,我的文章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我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和反思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有一次,我们班级举行了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性”的辩论赛,在准备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了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当我将这些思考和见解融入作文中时,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赞誉,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作文不仅是对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四、作文的“破”与“立”
随着对作文理解的深入,我开始尝试在作文中进行“破”与“立”的尝试,所谓“破”,就是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的观念和看法;所谓“立”,则是在质疑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在一次关于“教育”的作文中,我没有盲目地颂扬教育的伟大和神圣,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篇作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争议,但也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思考和成长,我开始意识到,作文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构想,通过作文,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文的“情”与“理”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逐渐发现,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巧妙地融合“情”与“理”,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而理性则是作文的骨架,它能够支撑起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在写关于“亲情”的作文时,我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亲情的赞美和感激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和责任担当,我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描写,展现出亲情的温暖和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亲情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让读者感受到了亲情的真挚和美好,又引发了他们对亲情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在写关于“社会现象”的作文时,我则更加注重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我试图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审视和解读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让读者了解到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又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六、作文与成长
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我深刻体会到,作文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的反映,通过作文,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我们也可以通过作文去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原来,我不懂作文,但现在,我已经开始懂得作文的真谛和意义所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文字去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感悟,去探索和思考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作文——这个能够让我与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的神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