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甲卷语文作文题目“可为与有为”是一道深刻反映时代精神与青年担当的命题,它不仅要求考生对“可为”与“有为”这两个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更期望考生能够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一命题,探讨青年如何在“可为”的时代中“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理解“可为”与“有为”
“可为”与“有为”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讲,“可为”指的是具备条件、有机会去做某事,强调的是外部环境的可能性;“有为”则是指主动作为、有所成就,强调的是个体行动的积极性与结果,在更深的层次上,“可为”与“有为”体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即个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准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
二、时代的大背景:大有可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欣欣向荣,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三、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当有所作为
仅有“可为”的条件并不足以保证“有为”的结果,正如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加以耕种,就不会长出丰收的庄稼,同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如果青年人不主动作为、不勇于担当,也不会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做到“有所作为”。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激励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我们要珍惜在校学习的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为将来投身社会、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锤炼品德、修身齐家,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锤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四、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有为青年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有为青年的光辉形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可为”与“有为”的深刻内涵。
钟南山院士在非典肆虐时挺身而出,让“重症患者都到我这里来”,展现了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他再次火速驰往武汉,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青年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袁隆平院士怀揣着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梦想,在水稻田里耕耘了一生,他不仅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还有无数青年人深入到扶贫攻坚一线,“以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时代呼唤有为青年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做到“有所作为”,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让我们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