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征途中,每个人或许都有那么几门既爱又恨的科目,而对于我而言,语文,尤其是作文,无疑是那个让我爱恨交织的存在,每当提起笔,面对空白的纸张或是闪烁的光标,心中那份“我真的不想什么作文”的情感便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所有关于文字的美好幻想,正是这份抗拒,让我开始了一段探索自我、理解作文真谛的旅程。
一、作文,我心中的“拦路虎”
记得小学时,作文还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老师会给出明确的题目,我的一天”、“难忘的暑假”,那时的我总能天马行空地编织故事,享受着文字带来的乐趣,但随着年级的提升,作文的要求越来越复杂,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简单的叙述到深刻的分析,每一次提笔都像是在跨越一座又一座高山,而“我真的不想什么作文”的念头,也在这过程中悄然生根。
作文,似乎成了我心中的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当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总是逃避,试图用各种理由拖延,甚至幻想有一天能彻底摆脱这个“魔咒”,我开始质疑,为什么要有作文?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难道只有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才能证明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吗?
二、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逃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一次次的逃避,我发现自己不仅在作文上毫无进步,甚至开始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我开始意识到,作文不仅仅是语文考试的一部分,它更是一种思维训练,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如果连最基本的表达都做不到,又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人有效沟通呢?
我决定正视这个问题,不再让“我真的不想什么作文”成为阻碍我前行的借口,我开始尝试阅读更多的书籍,从经典文学到现代散文,从科普知识到哲学思考,试图从他人的文字中汲取灵感,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也开始练习写作,哪怕是最简单的日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让文字成为我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三、作文,是心灵的镜像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作文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述,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当我开始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每一次的喜悦、悲伤、困惑和成长时,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释放,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我开始尝试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再仅仅是为了迎合老师的喜好或是评分标准,而是真正地去探索那些让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等,我发现,当我用心去写,用情去感,作文竟然可以如此生动,如此有力量。
四、作文,是成长的见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去表达情感,去思考问题,作文,成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变化,见证了我的进步。
我开始享受那种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感觉,享受那种思绪在文字间自由流淌的畅快,每当完成一篇满意的作文,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开始明白,作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它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五、作文之外,是更广阔的世界
我也意识到,作文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它不能代表全部,在追求作文能力的提升的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数学的逻辑思维、英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科学的探索精神等,我开始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擅长写作的人。
在“我真的不想什么作文”的挣扎之后,我学会了平衡,学会了在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开始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挑战带来的成长,享受那份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六、从抗拒到拥抱
回望过去,那段对作文充满抗拒的日子,如今看来,竟成了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教会了我如何通过文字去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当我再次面对作文时,心中不再有那份强烈的抗拒,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表达的渴望。
“我真的不想什么作文”,这句话,曾经是我心中的一道坎,但正是这道坎,让我学会了跨越,学会了成长,我愿意用文字去描绘生活,去记录思考,去分享感悟,因为我知道,作文,是我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是我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我都会带着这份对文字的热爱,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书写,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深刻认识,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