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我心中一抹难以忘怀的色彩,每当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之时,那段关于端午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清晰而深刻,让我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情。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翠绿的菖蒲和艾草,这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意在驱邪避疫,保佑家人安康,我早早地起床,跟随奶奶的步伐,开始了我们一天的忙碌与欢乐,奶奶是家里的“端午专家”,她不仅精通包粽子的手艺,还熟知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统习俗,在她的指导下,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包粽子的体验。
奶奶先是从厨房里拿出一大盆浸泡好的糯米和一大篮子碧绿的箬竹叶,还有事先准备好的红豆、蜜枣等馅料,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包粽子啊,得先把叶子卷成漏斗状,底部要捏紧,然后放上一勺糯米,再放些红豆或蜜枣,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别太满了,不然包不住。”说着,她的手就像变魔术一样,几片叶子在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个棱角分明、小巧精致的粽子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跃跃欲试,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操作起来,现实总是比想象中艰难许多,不是叶子散了,就是米漏了出来,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却怎么看都像个“四不像”,奶奶见状,笑得合不拢嘴,她鼓励我说:“别急,慢慢来,第一次包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在她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渐渐找到了感觉,包出的粽子也越来越有模有样。
包完粽子后,便是煮粽子的环节,奶奶把粽子一个个整齐地码在大铁锅里,加入足够的水,再放上几个鸡蛋和咸鸭蛋一同煮,随着灶火的燃烧,屋内渐渐弥漫起一股浓郁的香气,那是糯米、粽叶与各种馅料交织而成的独特味道,让人垂涎欲滴,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但每当想到即将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那份期待和喜悦便足以抵消所有的不耐烦。
终于,粽子煮熟了,奶奶从锅里捞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粽子,放在盘子里晾凉,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一个,晶莹剔透的糯米包裹着甜蜜的馅料,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满满的幸福感溢满心间,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赛龙舟,虽然身处内陆城市,无法亲眼目睹江面上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但社区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特意组织了一场小型的龙舟模型比赛,我和小伙伴们积极参与,用废旧木板、彩纸等材料,亲手制作了一艘艘小巧精致的龙舟模型,比赛当天,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在社区的广场上进行了展示和比拼,虽然我们的龙舟模型无法真正在水面上航行,但那份参与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成就感。
端午节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奶奶亲手缝制了几个精美的香囊,里面装满了艾草、菖蒲等草药,挂在我和家人的衣襟上,既美观又实用,能驱蚊避邪,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扰,每当闻到香囊上淡淡的草药香,我都会想起奶奶那双灵巧的手和那份深沉的爱。
那个端午节,不仅让我学会了包粽子,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那些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民族情感,它们如同一根根纽带,将我们与祖先、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每当端午节来临,我都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想起那些亲手制作的粽子和龙舟模型,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怀念,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童年的欢乐与成长,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教会了我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教会了我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更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爱与被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难忘的端午节记忆,继续前行,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爱与温暖永远伴随左右。